第(3/3)页 “李导,我们合作一直都挺开心的,我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……五千万,50%。” 郑大龙不想跟李明洋划清界限,内娱现在有点复杂,他也担心被坑了,这10%就是保护费。 然而李明洋心意已决,郑大龙最有价值的就是甄嬛传。 甄嬛传到手其实就够了。 郑大龙其实不太适合留在花束娱乐了。 他没有带新人的能力。 花束娱乐也没有什么他特别需要的东西。 他留在花束娱乐,拍剧赚的那些钱,对李明洋的大业于事无补。 郑大龙是京圈的,因为和自己混,已经离京圈越来越远了。 李明洋希望他回到京圈。 京圈郑大龙才能给花束娱乐带来更多的利益。 “甄嬛传大爆,外面闲言闲语很多,说我把你坑了,又把你卖了,说啥的都有,就是没啥好话。”李明洋说。 “那都是小人之言,李导是一个仗义的人。”郑大龙言不由衷的说。 “所以我仗义到底啊!把工作室还给你,你也好和爱奇艺深度合作,爱奇艺给你许诺的那些东西,我满足不了你。” “李导,你都知道了……” “我不知道,我猜的……我和龚余只是表面兄弟,虚情假意,互相利用罢了。” “……” “郑导,别多心,我一直把你当自己人,要不然也不会把工作室还给你,又拉你进花束集团管理层。” 郑大龙想想也是,点了点头,感觉李明洋真仗义!是一个值得托付的好朋友! “其实啊……不只是郑导,我准备把花束娱乐所有工作室全都推出去,把股份卖给大家,让大家能够自由自在的创作,不必受到花束的拖累。” “说实话,花束娱乐也是受我拖累了,怪我的敌人太多,花束娱乐一直承受着内娱的恶意,很多人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。” “一花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!” “我希望花束集团的每个人,都能绽放出最美好,最美丽的自己。” 郑大龙久久无言,他感觉自己实在太卑劣了,竟然为了钱,怀疑李导,怨恨李导,质疑李导,要离开李导。 他很羞愧! “李导其实我对股份多少不在意的,我只是想拿回工作室的主动权,这样吧,我出两千万,拿回11%……我知道你现在被海外资本打压,急用钱,要不然也不会把我的工作室股份卖还给我,我回去跟我老婆商量一下,与其投资房产,不如投资李导!” 卧槽! 抒情抒过头了……谁要你投资了,老子不差钱! …… 李明洋本意是把公司最优秀的一群人,同时也是一群刺头,全都清理出去。 轻装上阵! 但郑大龙突如其来的良心发现,令李明洋很无语。 无奈之下,他只好跟郑大龙坦白了自己的用意。 郑大龙一听李明洋的用意就是把花束最好的一批人,统统切割出去,顿时惊呆了。 “李导,你这是什么操作啊,不是应该留下最好的,把最差的全清除嘛。” 李明洋摇头道:“庸才才是普遍,拔尖只是少数,我总不能一次开几千人吧……” “李导啊!有时候不能妇人之仁,我觉得把那些人全开了,也没什么问题,影视创作虽然是群体创作,但内容的好坏是在少数人手里的。” 郑大龙意味深长的说道。 这是建议他把大多数人开了,留下少部分精英,重新来过。 这是各行各业最普遍的人才选拔机制。 但李明洋心意已决。 从他放开限制,招横漂和外行入花束,就打算走一条与当今内娱,截然不同的路。 他要打造自己的工业化短剧! 短剧一开始就是电子榨菜,随着资本的流入,内容的精品化、工业化的深入。 短剧成为融合文旅、非遗、电商的跨时代文化。 当传统影视还在依赖“导演直觉”时,短剧已进入“数据驱动”时代。 通过内卷,卷质量,卷速度,对全球影视进行降维打击! 恐怖的影响力和爆发力、复制力,打破世界文化圈的壁垒,疯狂收割全世界。 短剧的终极战场,是文化话语权的争夺。 2024年东大短剧市场规模500亿元,已超越425亿元的电影票房,而全球潜在市场达千亿美元。 这种“降维打击”背后,是东大2000万网文作者的年30万部IP储备,以及“8天拍100页剧本”的工业化产能。 李明洋竞争企鹅视频负责人最大的筹码,就是东大短剧文化的全球战略! 东大短剧遇上全球叙事。 这场由技术、资本与文化共谋的内容革命,书写的正是下一个“奈飞式”的全球神话。 想打破西方的文化封锁和海外资本的狙击,立足东大,发展短剧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。 国内的影视剧和电影没那么大威力,出海都难。 有一件事很少有人知道,即便是内行也鲜有人知。 那就是东大短剧和棒子韩剧是师出同门…… 未来韩剧百分之八十的内容取材于东大网络,但是不侵权,因为韩方买了内地很多网络平台的版权库。 东大短剧的起源就是小白文。 歪嘴龙王,装逼打脸,各种扒大纲,各种缝合怪。 把这套发扬光大的是套烂组合。 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