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宗师?” 细雨满眼不敢置信。 先前徐行以一敌三,将他们黑石三大高手正面击败时,虽然也展示出了近乎宗师的身体素质,以及超凡的应变能力。 但很明显,那时的徐行,还根本没有触摸到宗师的门槛,怎么会在短短几天内,就有如此大的突破? 细雨想起,转轮王曾经说过,想要自成拳势,跻身宗师,一定要有非凡的人生阅历,明辨是非而不疑惑,才能坚持己道。 故而,历朝历代的宗师人物,若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,也要在超过而立之年,接近不惑的岁数,也就是三四十岁左右,最终才能够成就。 眼前这人明明是个不过二十多岁的年轻人,又哪儿来什么惊天动地的经历,怎么可能打破武道常规?! 当细雨还不愿接受现实,苦思冥想徐行究竟是如何做到时,沈一石已经在思考,这位新晋拳术宗师,究竟会对东南局势造成怎样的影响。 拳术宗师,那是什么概念? 整个大明朝练把式的武者如过江之鲫,有功底的拳师只怕也要数以百万计,这是个何等庞大的数字? 但这其中,能被冠以宗师之名的绝顶强人,明里暗里加在一起,只怕连二十个都数不出来。 如果说大拳师是战场上的大杀器,那宗师,就是这个时代的战略威慑武器。 若没有同等强者,那一位全副武装的宗师,在战场上就是无人可制,想打就打,想走就走,根本拦不住。 朱天都之所以能纵横四海、傲啸五洋,甚至能压服整个倭奴国,令倭奴人以倾国之力支持他。 不就是因为他有一身强悍至极、鬼神莫测的拳术吗? 台州大营能够顶住朱天都的攻势,很大程度上,也因为那里有“俞龙”、“戚虎”两名宗师坐镇军帐,不惧朱天都和他那位宗师级别的义子潜入暗杀。 连绳这个突破失败的半步宗师,为何能让坐镇中枢,位极人臣的小阁老亲自出手? 也还是因为宗师难成,严世蕃毕竟是个有魄力有决断的人,连绳既然有一线之机成就宗师,这位小阁老就绝不会吝啬。 这种种例证都说明,一位宗师的价值,究竟是高到何种地步。 沈一石是个商人,他深知,做生意的本质,就是低买高卖,而影响价格的最大因素,莫过于需求。 这需求,自然也要看时局,太平盛世珍宝古玩千金难求,到了烽烟乱世自然是粮食独尊。 此时,他自然不可避免地推理起来,一位新的拳术宗师,能够给这个内忧外患的大明朝,带来怎样的改变? 想到这里,沈一石在心头下定了某个决心,他往后退了一步,郑重其事地拱手,躬身道: “今日来得匆忙,不料徐馆主有此进境,沈某在此,先为馆主贺。” 知道徐行如今的拳术境界后,沈一石也不敢再用“踏法”这种稍显亲昵的称呼,重新换回了“徐馆主”,态度更是极为恭敬。 不动手的时候,徐行向来是个人敬我一尺,我敬人一丈的随和性子,见沈一石如此郑重,便连忙将他托起。 “沈老板乃叔父故友,也算徐某长辈,何必如此,叫我踏法就行,还请进来说话。” 看徐行这般态度,沈一石自然从善如流。 走进武馆后,看着那些正在练把式的弟子们,沈一石忍不住心中感慨。 如今东南局势纷乱,天灾人祸并起,流民四起。 徐行若真有意揭竿而起,打出岳蹈海的旗号,以这些人为骨干,收拢流民,只怕顷刻间便能拉起一支队伍。 届时,凭借他的拳术,哪怕糜烂一省,也不是不可能。 不过,即便接触不多,沈一石还是看得出来,这位小徐宗师虽目无法纪,行事酷烈,骨子里还是个讲原则、守底线的人物。 这种人,就算是揭竿而起,也只会朝强者挥刀,对官府、海寇出手,做不出欺凌弱者,烧杀抢掠的残民之事。 徐行一边在前带路,一边转过头来,他本想跟沈一石聊聊布局东南的事儿,只是一看见细雨的走路姿势,好为人师的毛病就又犯了。 他这三天里,为了创造一门适合自己的拳术,已然近乎疯魔,整个人都沉浸在武道中。 想想就知道,寻常拳师练拳练到自伤,已经算是玩火,练死的统一称作走火入魔。 徐行却相当于已经把自己练死了九次,这是何等执着? 要知道,镜影之死,虽然只会消耗心神,不会造成肉体上的伤势,那种痛苦还是实打实存在的。 徐行却甘之如饴、毫不在乎。 这岂止是走火入魔,简直是魔走火入! 所以,此际一见细雨这种有明显缺漏的拳师,徐行只觉得浑身上下,从头到脚哪儿都不舒服,恨不得立马帮她纠正过来。 第(1/3)页